新聞中心
您現在所在的位置: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中國詩酒文化溯源
中國詩酒文化溯源
來源:http://www.brandelectioneering.com/ 作者:武漢科銳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中國文化博大精深、豐富多姿,在中國文化體系中,“詩酒文化”是一個特殊的存在。
詩與酒,在中國皆有著悠久的歷史。起于農耕文明的酒,距今約6000多年;有文字記載而發端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中國最早的詩歌—《詩經》,也歷經兩千年。“詩”與“酒”的遇合與聯姻,自《詩經》肇始,即結下了不解之緣,從此之后,在兩千多年的中國詩歌史上,酒,激發了詩人神思飛揚的靈感,構成了“詩酒文化”的“精魂”;詩,升華了酒的精神品質,為酒添加了浪漫的情韻。
“詩”與“酒”在文化意義上的結合,不僅構成了燦爛絢麗的“中國詩酒文化”,而且對塑造中國人的文化性格與精神氣質以及民族品格,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,從而成為中國文化傳統中極為鮮亮的一頁。

詩是文學的源頭形式,“是一種語詞凝煉、結構跳躍、富有節奏和韻律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文學體裁”。人類早期生活中,生活方式以及語言形式遠不如今天這樣發達,但人類的“思想”與“想象”卻在“辟人荒”的時代奇異地發展起來。
作為人類文學最早的樣式,詩歌在極為精粹的形式中,傳達出言簡意賅、意蘊豐富的內容。中國最早的詩歌——《詩經》,即為最為生動的藝術明證!对娊洝纺酥袊谝徊吭姼杩偧,它不僅是“中國詩酒文化”的源頭起點,而且同時開啟了中國詩歌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先河,奠定了中國詩歌堅實的發展基礎。
眾所周知,《詩經》凡三百篇,“風”、“雅”、“頌”三大部分,涉及“酒”的詩歌即有74篇之多,約占《詩經》總集的四分之一。“酒”,作為當時社會與人們生活中一種特殊的物質,事實上蘊含著豐富的意義、象征、價值和觀念,是后人考據《詩經》時代的社會生活、現實關系、民俗文化、人文思想、民風民情的重要依據,也是今人破譯上古時代文化密碼的關鍵所在。
譬如《詩經·小雅 ·瓠葉》:“幡幡瓠葉,菜之亨之,君子有酒,酌言嘗之。”詩人以“瓠葉”為興起之句,對當時極為珍貴且可視為“奢侈品”的酒表現出一種渴求之意,“酌言”一語,狀寫小心、試探,惟妙惟肖地畫出了求酒者謙恭的心理,此說明,“酒”在當時乃是一般的“庶民”極難獲取的一種“奢侈品”,一種主要屬于貴族才能享受的飲品。故《詩經·小雅·南有嘉魚》中寫道:“南有嘉魚,烝然罩罩,君子有酒,嘉賓式燕以樂。”

“雅”在詩經時代基本上是貴族層面的作品,可謂是后人了解當時貴族生活的一面鏡子,此處,在貴族們特有的宴席之上,不僅有魚有肉,菜肴精美,且嘉賓如云,那些身份尊貴而顯赫的“君子”們可以盡情恣肆地暢飲美酒,追求歡樂。
民間飲酒在《詩經》中亦多有表現,如燕親友的樂歌《伐木》,詩分三章,第一章以鳥與鳥的相求比人和人的相友;第二章言備酒肴,勤灑掃,專待長者們到來:“伐木許許,釃酒有藇! 既有肥羜,以速諸父。寧適不來,微我弗顧。於粲灑掃,陳饋八簋。既有肥牡,以速諸舅。寧適不來,微我有咎。”第三章寫醉飽歌舞之樂:“伐木于阪,釃酒有衍;e豆有踐,兄弟無遠。民之失德,干糇以愆。有酒湑我,無酒酤我?部补奈,蹲蹲舞我。迨我暇矣,飲此湑矣。”末尾兩句“再約后會”,寄托對飲酒樂事的憧憬遐想。
這樣的詩歌,以歡樂的情感與豪放的情懷,一方面再現了“酒”在民間生活中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情,同時,也記錄了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先民們對“酒”這一特殊物質所具有的豐富情感內涵與鼓舞勞動、交友功能的文化認知:勞動時伐木呼呼響,休息時篩酒撲鼻香,飲酒時冬冬打起鼓,酒酣時大家一齊舞,碗兒盤兒齊齊擺,老兄老弟不疏遠,相約他日再聚會,來把清酒飲個夠。
從這樣的描寫中,我們可以看出,酒的諸多文化功能在古代先民生活中已經初露端倪,即:“酒”可以解乏、可以驅勞、可以鼓舞勞動干勁、可以敬長、可以交友、可以助興、可以娛樂……而“酒”蔓延民間并與民間詩歌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的結合,不僅建立了“中國詩酒文化”的典范,也由此形成了中國詩酒文化的濫觴,開創了中國詩歌表現的新領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