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您現在所在的位置: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詩酒文化--獨特的美學文化
詩酒文化--獨特的美學文化
來源:http://www.brandelectioneering.com/ 作者:武漢科銳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詩,是美的符號,是人類精神勞動產生的高雅的文學成果。
詩和遠方,是人們追求美的至高境界。
遠方在哪兒?在心里,更在詩里。
酒,亦是美的符號,是人類物質生產的精華瓊漿,更是人們精神感悟的靈魂玉液,她能讓人心馳神往,讓人心潮澎湃,讓心靈走入詩和遠方。
自遠古以來,詩與酒是相通的,是交融在一起的,從而形成獨特的“詩酒文化”。
詩是概括生活,濃縮語言,凝煉真情,富于內在,旋律優美的文學形式。她隨時代脈搏跳動,是人們精神世界最敏銳的觸須。
以詩的總體而論,她是人類進入文明的象征。在人類精神領域和文化藝術領域里,她對哲理、道德、文學、美學進行廣泛而深遠的探索,從中凝聚、提煉詩的真諦。
酒,是大地之子,是五谷的精華,由許多有生命的物質元素交融于一起,經過千錘百煉而成。它物質轉化為精神的能量,會讓人飲之而熱血沸騰、心潮洶涌,會讓人的靈魂飛出胸膛,去追尋美麗的詩和遠方。
為滿足人們的不同情趣,釀酒人會釀出不同度數不同香型類別的酒,但本質無二,都是為陶醉那追求詩和遠方的心靈。
詩和遠方,共同孕育了中國詩酒文化的靈魂。
詩和遠方,不僅在美篇佳句里,也在醇香濃烈的美酒里。
古往今來,詩與酒就交融在一起。
從宮廷到民間,詩與酒把人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融為一體,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詩酒文化,獨特的美學文化。
在這個過程中,涌現出許多傳誦至今的佳話。
魏晉時代,曹操的“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”,“何以解憂,唯有杜康”,成為廣為傳誦的佳句。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有一半是因酒而作。
唐代,更是詩酒文化的鼎盛時期,詩人們嗜酒成風,豪酒狂詩,酒醉詩更醉,留下多少美麗詩篇與故事。
在那個詩酒交融的盛世里,百花勁放,群雄爭艷,尤以詩仙李白為最。其中“李白斗酒詩百篇”,更是成為詩酒交融的名句。被李白詩稱“酒渴思吞海,詩狂欲上天”的杜甫,在《飲中八仙歌》中生動地描繪:“李白斗酒詩百篇,長安市上酒家眠,天子呼來不上船,自稱臣是酒中仙”。
這位自稱酒中仙的李白,在《將進酒》中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”;在《把酒問月》中“唯愿當歌對酒時,月光長照金樽里”的佳句,稱著于世,膾炙人口。
與李白同代的著名愛酒詩人,還有賀知章、孟浩然、王昌齡、白居易、劉禹錫、元稹、李商隱等等,足見當年詩酒文化之盛況。
白居易的名作《琵琶行》,亦是在飲酒陶醉而成。蘇東坡中秋豪飲陶醉,詩興大發,而成豪邁悲涼的千古絕唱,“明月幾時有,把酒問青天,不知天上宮闕,今昔是何年?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此事古難全。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。
僅從浩如煙海詩酒交融的史料中的星星點點,便使人對中國獨具的詩酒文化的盛景,倍感驕傲和自豪。
詩與酒誰個出生更早,尚無史料可考,但兩者的融合交織形成的詩酒文化,確是淵遠流長,至今仍放射著燦爛光芒,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文化?v觀詩酒文化發展史,酒醉詩情,詩醉酒美;詩借酒神采飛揚,酒借詩醇香飄溢。詩與酒,酒與詩,相映生輝,形成絢爛的文化景觀。
愿中國的詩酒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,傳承創新,弘揚光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