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中心
您現在所在的位置:
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夏養三伏 防補并重
夏養三伏 防補并重
來源:http://www.brandelectioneering.com/ 作者:武漢科銳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
三伏天馬上就要來了。根據中醫“天人合一”的理論,人體陽氣與自然界生物的陽氣,生于春,旺于夏,收于秋,藏于冬。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旺盛,人體的陽氣也最充沛。因此,三伏天最適宜溫補陽氣,驅散寒邪。
暑為夏季的主氣,為火熱之氣所化。此時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防暑,中午12時到下午3時是最容易中暑的時間段,盡量減少外出。

但夏季不僅是防暑,也需注意寒和濕。受冰箱、空調等家電影響,現代人夏季所食所處常常與寒涼密切接觸。長此以往,人體容易出現中氣內虛,風寒易趁虛侵襲導致疾病。
對此,一要頸椎防涼,頸椎對著空調吹,周圍軟組織會產生病變,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,造成頸部持續痙攣、后背酸痛等后果;二是注意喝水不要太快,防止血容量突然增加給心臟造成負擔;三是腸胃防涼,平時要注意護好腹部,不打赤膊,防止風邪進入體內,傷及臟腑。

夏季雨水多,濕氣較盛,身體還容易被濕邪趁虛而入。如果此時再過食生冷寒涼,容易造成脾失健運,濕氣內生。因此,三伏天要保持居住環境干燥通風。同時,注意飲食清淡,不要過食寒涼或肥甘厚味之品。
那么,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,如何溫補養陽?三伏天中醫食療文化由來已久,以下幾點都十分有益。
瓜菜清熱:冬瓜、黃瓜、苦瓜、山藥、芹菜等都是清熱祛濕佳品。黃瓜生吃最好,苦瓜是體熱者最好的選擇,炒冬瓜籽可以祛濕,把西瓜皮洗凈炒菜吃也能清熱。
酸能生津:流汗過多會耗氣傷陰,多吃酸味食物可起到預防作用,且能生津解渴、增強食欲、幫助消化。酸味食物包括很多水果,如檸檬、烏梅、山楂、番茄、葡萄、菠蘿、芒果、獼猴桃等。
多食魚類:如鯽魚湯有助祛濕,草魚有暖胃明目之效,鱸魚則能補益肝腎,紅燒、清蒸、燉湯均可。
此外,對于寒濕體質或是素有脾胃虛寒的人,可吃些羊肉。中醫認為,羊肉可補虛祛寒、溫補氣血、益腎補衰、開胃健身、助元益精。

不過,三伏天吃羊肉不要紅燒、煎炸和燒烤。比較推薦的食用方法是熬制成香濃的羊肉湯,可以在里面放少許冬瓜,中和其燥熱之性。直接喝湯吃肉或者煮面食用皆可,吃完出一身汗,痛快地排一排濕氣,身體會輕松很多。
不過,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是醫生“蓋章認定”的寒濕體質才可以這么吃羊肉。對于一般健康人群來說,這個時節吃羊肉很容易上火。